初秋瑞安,梧桐疏影,暖阳洒向静谧街巷,难掩车间与订单里的蓬勃脉动。作为全国贸促系统首个县级调解中心,瑞安调解中心不仅是基层商事纠纷化解的“试验田”,更在一年间发展成为企业纠纷的“专业处置力量”,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调解实践样本。
“1+24+N”网络:把调解服务点建在企业“隔壁”
在瑞安,企业遭遇涉外纠纷不再面临“远水难救近火”的困境。华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潘瓛向《中国贸易报》记者介绍了企业的实际案例。此前,华峰集团与乌兹别克斯坦客户发生货款纠纷,近3万美元欠款长期未能收回,经多次沟通未果后,企业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瑞安市贸促会的成功经验,遂提出调解请求。最终经瑞安市贸促会联动省商法中心开展调解工作,并借助乌兹别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商务领事、当地商会等多方资源,成功追回货款。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在‘走出去’过程中均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面对各类贸易纠纷时,单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有效应对。贸促会在国际商事法律服务领域的专业介入,为我们外贸企业争取了更为公平的贸易环境。”潘瓛表示。
去年9月,瑞安调解中心正式揭牌运营,同步构建“1+24+N”立体化服务体系:“1”为瑞安调解中心本部,自成立以来累计受理涉外商事案件200余件,平均结案周期不足两个月,调解成功率达85%,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3.3亿元;“24”是覆盖全市16个乡镇(街道)及8个重点行业商协会的调解联络点,其中飞云街道联络点年度化解涉外商事纠纷占比超20%,推动企业维权成本降低70%以上,成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示范标杆;“N”则是整合16万瑞籍侨胞资源与百余家海外机构的全球服务网络,为跨境纠纷化解搭建高效“绿色通道”。
调解服务不仅立足本土,更依托数字化手段延伸至海外市场。浙江省贸促会同步在俄罗斯、阿联酋、哥伦比亚设立海外调解联络点,并与香港国际调解中心、浙江省公证协会等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实现“涉外调解+赋强公证”首案落地。瑞安调解中心还进一步深化与司法局、温州仲裁委的联动协作,推动“调解+公证”“调解+仲裁”机制融合,确保纠纷解决既高效便捷又具备法律效力。
数字化改革持续提升服务效能。瑞安调解中心在县域层面率先落地“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提交纠纷材料,调解员与法院工作人员同步查阅、协同研判,真正实现“一次不用跑”即可化解跨国纠纷。依托数智调解、中立评估、批量化解等创新机制,已有132件涉外商事纠纷通过批量调解成功解决,成功率达89%,结案时间较传统诉讼缩短50%以上。
柔丝蜜(杭州)纺织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先生亦有深切体会。该公司与加拿大长期合作客户采用赊账交易模式,截至今年2月,对方以零售商欠款为由拖欠8万多美元货款,经多次催收未获解决。“赴加拿大诉讼存在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货款收回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罗先生表示,在向浙江省贸促会商法中心提出协助请求后,贸促会通过高效敦促履约向客户传导压力,次日对方即主动联系,分3笔结清全部货款。“衷心感谢贸促会提供的专业耐心服务,增强了我们外贸经营的信心。此前遭遇跨境纠纷时往往不知如何应对,如今通过线上联系调解中心,处理效率远超预期。”
瑞安调解中心的高效能,既得益于数字化赋能,更离不开系统协同形成的合力。内部依托省级贸促系统三级联动机制,成功协助多家企业追回海外欠款、化解破产危机;外部整合海外联络处、境外商协会及驻外机构资源,实现调解服务与企业“走出去”同步延伸。
在此基础上,瑞安调解中心注重能力建设与精准服务。针对美国加征关税影响,瑞安调解中心创新聘请16国商会会长担任“涉外商事服务大使”,梳理710余家对美贸易企业,提供合同风险防范专项指导。
为扩大影响力,瑞安调解中心积极构建宣传矩阵,“瑞安贸促”视频号、“寰球商调”专栏发布短视频900余条,相关经验获主流媒体广泛报道,推动调解工作影响力持续“出圈”。
一年间,瑞安调解中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活力与力量。从县域起步的基层创新,正以数字化、协同化、国际化的“瑞安速度”,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涉外法治水平贡献贸促智慧。
来源:中国贸易报
编辑:陈紫
热 点 资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