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中国馆也于世博会开园之际正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中国馆有着怎样别具一格的设计?讲述了哪些中国故事又向世界传递出怎样的美好愿景?对此,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馆长晏晨晖在世博会开幕前夕接受了本刊专访。
晏晨晖:可以说,中国馆建筑本身就是一大看点。中国馆取形于中国传统的书简长卷,是一座以绵延展开的中华书简为外观的竹黄色建筑,其外立面上有以金、篆、隶、行、楷5种字体镌刻的119句汉字诗词名篇,让观众一眼就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文化气息。馆内,自然采光的开放式序厅、光庭、无柱展厅错落相嵌,与馆前“墨池竹林”的园林景观浑然一体。观众步入这一壮美书卷,将体验到“人在画中游”的中华传统美学意境。
竹子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元素,也是可再生的低碳环保建筑材料。中国馆从设计选材到施工运营,都坚持绿色低碳,不仅呼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也阐释了绿色生态环保的中国理念。
中国馆的另一大看点在于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比如,观众既能通过动态影像沉浸式体验《耕织图》中的千年农业智慧,也能与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进行视频交互;舞动千年的敦煌飞天照见嫦娥六号月背采样的珍贵瞬间,展现了中华文明从仰望星空到探索宇宙的传承。此外,AI技术让神话人物“活”起来与观众对话,智能机器人随着悠扬琴韵翩翩起舞,这些科技互动让中国馆做到了文化“可触摸”、未来“可感知”。
在中国馆,观众既能领略世界水利工程鼻祖都江堰、千年农业瑰宝桑基鱼塘所蕴含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也能见证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的生态蝶变、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这些“中国方案”生动诠释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展示了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美丽中国。此外,智慧城市沙盘呈现“八网融合”的未来图景、AI大模型让中国文化中的神话人物跨越时空,以多语种与观众品古论今等,也都展现了中国以创新引领发展,为应对全球挑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的不懈努力。
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计,从实物展项到主题影片,从生态案例到未来科技,中国馆将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主线贯穿始终,向全球观众阐释中国人质朴而深邃的生态观及“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
晏:世博会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深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良好平台。中国馆将通过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世界看到一个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中国。
中国馆开馆当天,我们会上演中日友好纪念舞剧《朱鹮》和传统舞狮表演,将我们对和平友好的真诚期盼转化为人文交流的生动实践。我们将于7月11日举办中国国家馆日活动,邀请中日两国领导人和各方代表人士出席。值得一提的是,7月11日也是中国航海日,是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架起与世界友谊桥梁的纪念日,在这一天举办国家馆日活动,也表明了中国加强与各国人民友好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和责任担当。
本届世博会将有30个省区市和深圳市在中国馆举办活动,为历届海外世博会中国馆之最。各省区市将展示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自然风光、科技成果、经贸发展、特色产品等,相信会受到日本各界和各国观众的喜爱。
此外,还有很多日本朋友也将到中国馆开展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多层次交流,共同谱写两国人民友好合作新篇章。总之,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将会成为一个人文交流的平台、经贸合作的平台、深化友谊的平台。
晏:我希望中国馆能成为一扇窗口,让世界看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的发展,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各国朋友能走进中国馆,亲身感受一个真实美好、可爱可敬的中国。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展出184天的中国馆一定会成功、精彩、难忘!
来源:人民中国
编辑:游万龙
热 点 资 讯